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卢志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取象立境 画如江山——管窥卢志学先生的中国山水画艺术

2010-09-26 15:37:5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马喆
A-A+


《山村正月》


  东北位于祖国高纬度带,历史上是荒萧索、人迹稀疏之地。虽然,这里曾为辽、金、清(后金)政权的发祥地,但终究属少数民族政权,原生文化尚处在蒙昧时代,而且随着疆域的扩大,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渐趋分离,亦非主流文化的繁生地。因而,历史名家绝少涉足游历,也无遗存卷轴画迹可考;奉土画家就更名不见经传了。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东北美术进入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阶段,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令有刮目相看。这是东北中国画的拓荒期,从而开创了东北美术史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中国山水画也觅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经过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和精研,在世纪交替之际,已形成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崭新局面。其中,有集大成者,有拓新法者,有出新意者,有开新境者……卢志学先生以其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斐然成就,堪为此中之翘楚。

  卢志学先生艺术成就的取得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孤立的现象,从中折射出了东北中国山水画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东北的地域风貌回异于关外,由于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其景观壮丽多彩,饶有生机,蕴藏着丰厚的艺术化机,而这些在艺术表现上尚属空白地带。白山黑水在悠长的岁月里,翘首企盼着艺术家们去发掘,去表现。历史的机遇和使命恰恰落在了卢志学等关东画家的肩上,卢志学先生这一代人的前辈艺术家一道,以不同的艺术言表方式为关东山水立传,开创出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关东中国山水画面风,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界域和样式,在形式上有了突破。
  卢志学先生的创作具备了关东山水画风的显著特征,即:功力深厚,构图新颖,技法创新,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地域特色。超乎其上,他的创作更以境取胜,即特立独行的“大意境”,气势磅礴,如《正气歌》所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上则为日星,下则为河岳。在画境中体现天地人之浩然正气,造艺术之大气象,是他山水画创作的追求所在,更是他对关东山水画的发展和建树。

  卢志学先生深知作山水画根基是至关重要的,如想更好地体现关东山水的特质,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不学习传统,不对传统下一翻苦功夫是不成的。他花费了十余年的光阴和精力致力于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临习和揣摩,远溯五代、两宋画范经典,取法李成、范宽、马远、夏圭诸家,又下涉明吴门画派的唐寅,追索前人法宋人山水画范的痕迹。在对传统的学习中,他抛开了错综的流派和风格的缠绕,直取源头,走了一条捷径,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及美学思想,他了然于心。卢志学先生的这段摹写过程是对传统的继承。事实上,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自觉地向传统学习,是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就如同初生的婴儿需要母汁的兹养一样。传统的母体蕴含
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创新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认识的提高和升华,主动地对传统去粗取精,抽取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精华部分,结合个人的艺术思想和时代的审美情趣,生发出同传统一脉相承的艺术精品或经典。对此,卢志学先生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他将艺术的创新和对家乡浓厚而深沉的情、热忱而淳真的爱有机会地结合起来,使其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具有了强烈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永恒不谬的至理。卢志学的山水画除了秉承传统之外,还缘于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体悟和感怀。他对关东大地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关东大地广袤的原野、肥沃的土地、壮阔连绵的峰峦、茂密雄奇的原始森林和清湍激越的流泉飞瀑,都诱发了他内在的审美情趣,催生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动因。他动情地置身于家乡的山光水色中,感受着自然、生活和艺术,情景相生,内蕴丘壑,心荡神怡,意气旷达。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师诸法的层面之上,上升到师诸物,最终达到了师诸心。画有别裁,他的山水画创作跳出了前人的窠臼,亦有别于同时代的大家,独出新意,“法自我立”。
  卢志学先生独具关东情致的山水画创作,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新”。这个“新”字有三层含义:一是画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具有沉实的地域风貌,作品的取象立意本身就是前人所没有的,即为山水画表现界域的新;二是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有的融会中西的艺术修为,自然有别于前人,其学术层面获取的信息和生活内涵及范围的扩大,在艺术上必然产生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为山水画创作理念和语言的新;三是画家所蕴籍的情感世界,在表象上更自觉、更充沛、更张扬,在内容上更丰富,这和过去的文入画家和画匠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为注入山水画创作情感的新。
  现代社会,由于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艺术家如何把自然“真与美”和艺术的“真与美”在作品中完美统一,在技法和媒材上加以创新,又不失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和民族性,是有志与此的画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卢志学先生在艺术实践中,是勇于开拓、敢于突破和善于创新的,他是艺术的勇者和智者。首先,在构图上他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以“散点”为核心的“三远法”,注重“散点”,“焦点”构图原理的兼融并举,以“山不绝于画,画外意更浓”的造境方式,满足了现代人的视觉习惯,画面剪裁得当,引人人胜,如作品《关东林》、《夏》、《春夏》、《守山人家》、《晨曲》、《青山出翠屏》等;他善于处理画面虚实关系,虚处实,实处虚,幻化出幽深的意境,如作品《月出惊山鸟》、《深秋夜》、《林间小道》等,其次,他的用笔大但新奇,引入了西方绘画的光色方法,同时汲取了敦煌壁画“厚上加厚”、“美上加美”的施色特点,避免了传统青绿山水画用色的刻板凝滞和水墨山水画对色彩的置弃和排斥;或层层渲染,或点虱铺色,或尽兴泼彩,极尽能事;其色不障墨,墨随色运,色墨相融,色墨相补,呼应生辉,从而画面浓丽明洁、光影斑驳,与现代审美活动对色彩的心理需要相符合;在绘画的媒材上,他也以服务画面的效果为目的,不受专用的国画颜料所限,当然这不是对传统的背离,因为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国画颜料也不是完全传统意义上的媒材了,而是化学合成的产物。由于在施色的方法和程序上他没有脱离开中国画的圭臬,因而说,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是一种发展和完善。再有,他对中国山水画技巧的把握和运用已经达到了纯熟人化、自由洒脱的程度,其笔墨纵横捭阖、奔放自如,或皱或擦,或晕或烘,破墨积墨,墨出五色;抑或泼墨泼彩,汪洋恣肆,豪迈超然,化境入神,将传统泼墨技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且在泼的基础上进行积墨、破墨和撞墨的处理,使水痕墨迹自然濡泅融合,触发了妙造自然的天趣,进而画面境象万千,意韵横生,将胸臆抒发宣泄到极致,如《晨雾清泉》、《心中大山》,《峡谷》等。

  卢志学先生迥然的艺术个性和面貌,还在于他有深厚的生活积蓄,他不但走遍丁关东的万水千山,而且还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远行壮游,更加深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白山黑水自然景物的顿悟。东北物候四季分明,山河物态四时不同,这给予他以无限的创作生机活力,因而他的作品有四季之景,生发着乡情、真情、豪情和诗情,突出了春之“韵”、夏之“翠”、秋之“丽”、冬之“莽”,如他的作品《山村正月》等。对此画家是这样言表的:“大干世界,我不想以排他或对比的形式叙述我家乡的美丽,但我却不能不表达我对它的持续的爱”,“因为它蕴含着我的自然生命,因为它四季分明的灵山魅水总能不断擦燃我的艺术之情,也因为它的恢宏辽远苍莽大气,促使我一次次完成化蛹成蝶的蜕变与升华,以纤毫点墨,泼百魅干娇。”托物言志,寄景生情,他还长与绘写东北的白桦林,白桦树的挺拔直立、高洁稚致,是他心际的表白,艺术情感的又一种寄托。可见故园是他生命的孵化器,艺术是他生命本体的价值表现,故园——生命——艺术,是完整意义的卢志学中国山水画内蕴。
  卢志学先生开创的山水画艺术是一株艺术绿革—-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他蕴藉关东情怀的山水画艺术随着自身艺术境界的精进,应朝着标志21世纪中国山水画新高度的方向不断前行,可以相信卢志学先生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是不会停滞这种努力的。

2006年4月5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卢志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